健康城市
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促進的理念為使民眾增進其控制及促進健康的能力的過程,其原則強調應重視社區環境的改善、培育民眾的能力與權力(empowerment)、激勵社區的參與及有效的投入,以維護及促進社區的健康。Hancock及Duhl(1986)對「健康城市」的定義,認為「健康城市」是指居民具有一定的共識,想去改善與健康有關的環境,而非單只居民的健康達到某一特定水準。
從1986 年開始,WHO開始展開「健康城市計畫」,至1991年以創造支持性環境,為健康促進全球會議之主要議題,強調健康與環境的關係,確保居民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永續的環境(孔憲法等,2008)。是一培育市民健康的能力與自決權力,以促進民眾健康的過程;經由社區對健康的承諾,透過市府跨部門的合作,激勵社區民眾的主動參與,結合社區資源,促成政治性決策,推動創新的活動,持續營造健康社區,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即「全民健康」是「健康城市計畫」的目標,「健康城市計畫」也是「促進健康」的過程。
同年,WHO通過「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明定健康促進五大策略,分別為訂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強化社區的行動力、發展個人的技能、調整健康服務取向。
為協助各國建立可量化評估的健康城市指標,WHO首先與 47 個歐洲國家初步研擬 53 個健康城市指標,進一步討論可行性後刪修為 32 個可具體量化的健康城市基本評估指標,作為各城市建立自己城市健康指標的基礎,並作為檢討推動成效之參考。目前WHO所規畫之 32 個健康城市指標包括健康指標 3 項、衛生服務指標 7 項、環境指標 14 項、社會經濟指標 8 項。
高齡友善城市
根據WHO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人口高齡化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共同的挑戰。為提供城市足夠的指導架構以幫助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問題,並進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能變得更加友善。
WHO在2007年公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Global Aging-friendly Cities: A Guide),定義高齡友善城市是「一個具有包容性及可及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的城市」,強調參與、健康、安全及獨立性的精神,達到在地老化、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的目標理念。訂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八個面向分別為: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及社區及健康服務,基本評估指標共168項。
一、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無礙):持續改善公共空間,符合無障礙標準,例如馬路綠燈時間夠長、禮讓行人、維持社區的良好治安等,共16項指標。
二、大眾運輸(暢行):提供長輩搭車的優惠、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或接送設計,共33項指標。
三、住宅(安居):社區有適合不同失能程度的住所與服務,還可結合志工,提供送餐和家事服務,共28項指標。
四、社會參與(親老):各種服務與活動便於長輩參與,像是位置便利、收費合理、容許親友陪伴參加,共17項指標。
五、敬老與社會融入(敬老):提倡敬老文化與增進跨代互動,並且鼓勵業界發展各種銀髮服務和產品,創造銀色GDP,共14項指標。
六、工作與志願服務(不老):支持長者持續就業、參加志願服務或勇敢追逐夢想,共31項指標。
七、通訊與資訊(連通):主動提供各種重要資訊給長輩,確保與社會的連結;提供資訊時,字體大,說話慢,配合長輩慣用的語言,共15項指標。
八、社區及健康服務(康健):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休閒娛樂、運動保健活動、講座或健檢服務等, 鼓勵長輩多多走出來參加,共14項指標。
嘉義市推動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理念與發展
臺灣及嘉義市自1993年(民國82年)邁入高齡化社會,嘉義市老年人口比例達7.0%(全國7.1%),嘉義市走在全國之先,在2000年(民國89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城市」,2005年(民國94年)即注意到健康和未來人口老化的問題,並以本市所擁有的優質醫療條件為基石,於2008年(民國97年)開始有系統地推動健康城市,結合各項施政方針及政策、以及傾聽民眾的聲音與符合市民的需求,建構嘉義市(CHIAYI)成為具有文化(Culture)、健康(Health)、創意(Innovation)、美學(Aesthetic)、 活力(Young)、投資(Investment)樂活之都,以達到「活力的城市(都市更新、社區改造)、效率的城市(流程再造、e 化服務)、 安全的城市(婦幼安全、社區聯網)、繁榮的城市(消費中心、特色商圈)、友善的城市(誠信互愛、人文關懷)、美麗的城市(文化藝術、城市行銷)」六大目標。
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交流平台,加入臺灣健康城市聯盟與各縣市交流推動經驗,2010年(民國99年)加入 WHO 西太平洋區健康城市聯盟(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AFHC),借鏡各國城市推動經驗,與世界接軌,讓嘉義市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本市於健康城市施政成果不僅獲全國評選佳績,亦是長照服務起源,擁有這些獨「嘉」基石,獲得國民健康局(現國民健康署)選定做為全國第一個試辦高齡友善城市的示範城市,本市於2011年(民國100年)盛大舉辦「高齡友善城市」啟動典禮,由總統馬英九、衛生署長邱文達、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同仁、專家學者與民間社區團體等貴賓一同宣誓,以「長者是寶」為出發點,承諾將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幫助全嘉義、全台灣, 齊心協力打造一個「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 康健、不老」的高齡友善城市。

以嘉義市健康城市標誌結合,八個旭日東昇綿延的活力太陽象徵
一、嘉義市參與國際合作朝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AFC)八大面向重點努力營造、積極推動「活躍老化、健康老化」增進高齡福祉。
二、嘉義市領先全台首先導入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指標,發揚其最高宗旨。
三、由一顆太陽星進階為八顆星意為高齡友善城市是健康城市的升級版。
四、持續關懷延長高齡長者保持健康狀態及自主獨立的生活品質。
本市透過高齡友善八大面向議題進行探討並因地制宜訂定本市推動指標及行動計畫等相關工作,結合各項施政計畫及符合民眾需求,營造適居、健康的生活環境,以落實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理念。執行策略包含提供人行道友善環境、改善公園無障礙空間、營造高齡友善環境或商店(無礙);提供無障礙多元交通網絡(暢行);興建社會住宅、設置獨居高齡者住警器(安居);跨局處合作提供多元活動促進高齡者參與(親老);辦理世代共融活動,提倡代間交流(敬老);鼓勵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銀髮資源中心提供就業媒合(不老);辦理智慧應用終身學習課程(連通);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康健)等,以提升長者社會參與。
同年獲邀參與WHO、愛爾蘭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及國際老化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eing Global Connections,IFA)於愛爾蘭都柏林共同主辦「第一屆國際高齡友善城市研討會」,與全球16個國家、30個城市代表共同簽署「打造WHO高齡友善城市全球網絡」宣言(都柏林宣言),嘉義市是台灣唯一代表,成功行銷台灣,並使嘉義市在國際舞台上「被看到」!
面對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2017年(民國106年)嘉義市早於全國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達14.2%(全國13.9%),從高齡化到高齡,再從高齡到超高齡,以三級跳的方式快速老化,市長黃敏惠秉持「對高齡友善,就是對全齡友善」,帶領市府團隊持續精進各面向,以永續思維擘畫市政,依循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指標,跨域整合,參與國內外各交流平台,與其他城市交流學習推展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的經驗與成果,滾動式調整符合本市重要施政方向,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永續城市。
嘉義市樂齡勇壯城
2025年(114年)8月底嘉義市老年人口比例達19.63%(全國19.72%),本市東區老年人口比例已突破20%,面對超高齡社會如海嘯般到來,本市為全台最早推動高齡友善照護體系的城市,也是雲嘉嘉醫療照護的樞紐,從2008年(民國97年)開始有系統的推動健康城市,更在2011年(民國100年)將高齡友善城市帶入城市治理,升級為健康城市的2.0版,成為全國第一個推動「高齡友善示範城市」,並加入WHO高齡友善城市網絡,是全球30個創始城市之一,多方面累積健康城市與高齡友善城市推動之經驗。因應2025年(民國114年)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我們不僅止於照顧,更要「照亮」、「給予前進的方向」,超前部署於2023年(民國112年)啟動健康城市3.0版的「樂齡勇壯城」計畫,串聯市府衛生局、社會處、建設處、交通處、教育處、智慧科技處、衛生所以及民間單位等跨領域擘劃樂齡勇壯城市願景,藉由培力、深化、回饋等政策推動,從個人心態到政府與企業責任,都賦予勇壯力量來創造活泉,進而減少年輕人的照顧負擔,實現「新永續」的超高齡社會。
運用全國首創「STRONG」倡議模組,以希望力、轉變力、成就感、翻轉力、勇氣及貢獻力作為勇壯老化之核心6引擎,促進50歲以上勇壯族身心靈健康,鼓勵長者成為「勇於挑戰潛能、追求壯闊人生」的勇壯族,打造多元共融社會環境,佈建全方位的健康環境,不僅達到高齡友善,更期許長者重拾力量、回歸社會,不同於挽救感,藉由運動、音樂、寫作等時尚元素來提升長者身心靈健康,讓原本僅被動接受身心靈健康照顧的高齡族群,變成開始主動為城市注入動能而感到發光發熱、再創價值的樂齡族群,進而因為變得時尚而擁有身心靈健康,帶動產業及引領嘉義市走向勇壯老化與「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的永續未來。
其中,「全嘉動起來」籌組勇壯嘉義隊,勇闖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國際賽事,勇奪9金6銀6銅輝煌戰績,創造人生新高峰;「全嘉樂起來」成立勇壯樂團,走入機構、社區,參與各項活動公益演出及推廣長者音樂教育,實踐永續與共融;「全嘉都是作家」為促進勇壯族靈性健康,提供心靈保健方案,深入巷弄長照站展開社區巡迴推廣《嘉書》自傳書,醫事C巷弄長照站涵蓋率達100%。另外,本市建置無障礙公路運輸車輛比率、勇壯健身場域及全齡數位課程里別涵蓋率達100%,輔導「樂齡食安餐廳」餐飲業者,鼓勵企業通過高齡及中高齡就業友善職場標章、開發銀髮人力及友善銀髮職缺並補助創新健康產業,衛生所也建置智慧診間導入等多項亮點成果,讓市民在超高齡社會充滿機會與希望。
透過樂齡勇壯城的倡議,嘉義市長者的社交參與率也從2019年(民國108年)至2024年(民國113年),增加3.81個百分點,可見策略發揮顯著成效,也榮獲中央各界獎項及雜誌評比肯定,獲得2023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高齡友善領袖獎(全國唯一)、2024第4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SDGs3健康與福祉金級獎、2024第16屆高齡友善城市活躍獎,其專案團隊更榮獲2024第17屆百大經理人殊榮,為全國唯一榮獲永續經營組百大經理人殊榮的縣市政府,堅守城市治理的社會責任,更以「高齡轉樂齡、健康變時尚」入圍2025天下城鄉治理卓越獎,持續擴散社會影響力,除了民間團體、各縣市政府率隊進行參訪交流,2025年(民國114年)更吸引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區域衛生與社區外展署進行國際交流,為樂齡勇壯城市注入更多能量,提升國際能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