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健康城市

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促進的理念為使民眾增進其控制及促進健康的能力的過程,其原則強調應重視社區環境的改善、培育民眾的能力與權力(empowerment)、激勵社區的參與及有效的投入,以維護及促進社區的健康。Hancock及Duhl(1986)對「健康城市」的定義,認為「健康城市」是指居民具有一定的共識,想去改善與健康有關的環境,而非單只居民的健康達到某一特定水準。

從1986 年開始,WHO開始展開「健康城市計畫」,至1991年以創造支持性環境,為健康促進全球會議之主要議題,強調健康與環境的關係,確保居民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永續的環境(孔憲法等,2008)。是一培育市民健康的能力與自決權力,以促進民眾健康的過程;經由社區對健康的承諾,透過市府跨部門的合作,激勵社區民眾的主動參與,結合社區資源,促成政治性決策,推動創新的活動,持續營造健康社區,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即「全民健康」是「健康城市計畫」的目標,「健康城市計畫」也是「促進健康」的過程。

同年,WHO通過「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明定健康促進五大策略,分別為訂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強化社區的行動力、發展個人的技能、調整健康服務取向。

為協助各國建立可量化評估的健康城市指標,WHO首先與 47 個歐洲國家初步研擬 53 個健康城市指標,進一步討論可行性後刪修為 32 個可具體量化的健康城市基本評估指標,作為各城市建立自己城市健康指標的基礎,並作為檢討推動成效之參考。目前WHO所規畫之 32 個健康城市指標包括健康指標 3 項、衛生服務指標 7 項、環境指標 14 項、社會經濟指標 8 項。

 

高齡友善城市

根據WHO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人口高齡化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共同的挑戰。為提供城市足夠的指導架構以幫助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問題,並進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能變得更加友善。

WHO在2007年公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Global Aging-friendly Cities: A Guide),定義高齡友善城市是「一個具有包容性及可及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的城市」,強調參與、健康、安全及獨立性的精神,達到在地老化、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的目標理念。訂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八個面向分別為: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及社區及健康服務,基本評估指標共168項。

一、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無礙):持續改善公共空間,符合無障礙標準,例如馬路綠燈時間夠長、禮讓行人、維持社區的良好治安等,共16項指標。

二、大眾運輸(暢行):提供長輩搭車的優惠、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或接送設計,共33項指標。

三、住宅(安居):社區有適合不同失能程度的住所與服務,還可結合志工,提供送餐和家事服務,共28項指標。

四、社會參與(親老):各種服務與活動便於長輩參與,像是位置便利、收費合理、容許親友陪伴參加,共17項指標。

五、敬老與社會融入(敬老):提倡敬老文化與增進跨代互動,並且鼓勵業界發展各種銀髮服務和產品,創造銀色GDP,共14項指標。

六、工作與志願服務(不老):支持長者持續就業、參加志願服務或勇敢追逐夢想,共31項指標。

七、通訊與資訊(連通):主動提供各種重要資訊給長輩,確保與社會的連結;提供資訊時,字體大,說話慢,配合長輩慣用的語言,共15項指標。

八、社區及健康服務(康健):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休閒娛樂、運動保健活動、講座或健檢服務等, 鼓勵長輩多多走出來參加,共14項指標。

 

嘉義市推動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理念與發展

嘉義市於2008年(民國97年)開始推動健康城市,結合各項施政方針及政策、以及傾聽民眾的聲音與符合市民的需求,建構嘉義市(CHIAYI)成為具有文化(Culture)、健康(Health)、創意(Innovation)、美學(Aesthetic)、 活力(Young)、投資(Investment)樂活之都,以達到「活力的城市(都市更新、社區改造)、效率的城市(流程再造、e 化服務)、 安全的城市(婦幼安全、社區聯網)、繁榮的城市(消費中心、特色商圈)、友善的城市(誠信互愛、人文關懷)、美麗的城市(文化藝術、城市行銷)」六大目標。

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交流平台,加入臺灣健康城市聯盟與各縣市交流推動經驗,2010年(民國99年)加入 WHO 西太平洋區健康城市聯盟(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AFHC),借鏡各國城市推動經驗,與世界接軌,讓嘉義市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本市於健康城市施政成果不僅獲全國評選佳績,亦是長照服務起源,擁有這些獨「嘉」基石,獲得國民健康局(現國民健康署)選定做為全國第一個試辦高齡友善城市的示範城市,本市於2011年(民國100年)盛大舉辦「高齡友善城市」啟動典禮,由總統馬英九、衛生署長邱文達、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同仁、專家學者與民間社區團體等貴賓一同宣誓,以「長者是寶」為出發點,承諾將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幫助全嘉義、全台灣, 齊心協力打造一個「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 康健、不老」的高齡友善城市。

 

嘉義市健康城市LOGO    嘉義市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LOGO

以嘉義市健康城市標誌結合,八個旭日東昇綿延的活力太陽象徵

一、嘉義市參與國際合作朝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AFC)八大面向重點努力營造、積極推動「活躍老化、健康老化」增進高齡福祉。

二、嘉義市領先全台首先導入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指標,發揚其最高宗旨。

三、由一顆太陽星進階為八顆星意為高齡友善城市是健康城市的升級版。

四、持續關懷延長高齡長者保持健康狀態及自主獨立的生活品質。

 

本市透過高齡友善八大面向議題進行探討並因地制宜訂定本市推動指標及行動計畫等相關工作,結合各項施政計畫及符合民眾需求,營造適居、健康的生活環境,以落實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理念。執行策略包含提供人行道友善環境、改善公園無障礙空間、營造高齡友善環境或商店(無礙);提供無障礙多元交通網絡(暢行);興建社會住宅、設置獨居高齡者住警器(安居);跨局處合作提供多元活動促進高齡者參與(親老);辦理世代共融活動,提倡代間交流(敬老);鼓勵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銀髮資源中心提供就業媒合(不老);辦理智慧應用終身學習課程(連通);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康健)等,以提升長者社會參與。

同年獲邀參與WHO、愛爾蘭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及國際老化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eing Global Connections,IFA)於愛爾蘭都柏林共同主辦「第一屆國際高齡友善城市研討會」,與全球16個國家、30個城市代表共同簽署「打造WHO高齡友善城市全球網絡」宣言(都柏林宣言),嘉義市是台灣唯一代表,成功行銷台灣,並使嘉義市在國際舞台上「被看到」!

透過參與國內外各交流平台,與其他城市交流學習推展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的經驗與成果,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嘉義市國際能見度推動城市永續發展,邁向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新典範,以「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作為城市願景,由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團隊,持續監測本市無礙、暢行、安居、親老、敬老、不老、連通及康健等高齡友善八大面向指標執行成效,對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核心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滾動式調整符合本市重要施政方向,具體展現「以人為本,市民優先」、「凝聚共識、跨域合作」及「小城市.大創新」三大城市治理價值,齊心齊力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