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藥品前,請告訴醫師或藥師下列事項
- 是否曾對某種藥物、食物或其他物質過敏或異常反應
- 是否長期服用某些藥物
- 過去兩週內曾服用過何種藥品
- 是否已懷孕或準備懷孕 ,請前往正確用藥安全宣導網站以了解更多資訊
- 為加強宣導民眾正確用藥知識及觀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製作用藥安全宣導公版教材(含大眾版及學童版),提供更多資訊
在使用藥品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 應按醫師或藥師指示的使用方法服用
- 注意藥品有效日期
- 不得因症狀減輕就中斷服藥,應依照醫師指示繼續服藥,以防病情復發
- 避免將藥品放在小孩易取之處
- 任何藥品儲存要避光、避熱
- 不要把自己的藥品給他人服用
- 如發生有任何異常狀況或副作用時,要立即告訴醫師
- 家中如有來源不明或受潮、變質、過期不用藥品,可透過正確『廢舊藥品 清除步驟』來處理
成藥、指示藥、處方藥的分別
台灣藥品分為「成藥」、「指示藥」、「處方藥」三級。
凡藥品藥性弱,不需要經醫師或藥事人員指示使用者,皆是成藥, 如:綠油精、面速立達姆。凡藥品藥性溫和,由醫師或藥事人員推薦使用,並指示用法,即為指示藥,如保力達、維士比、 香港腳藥膏。凡使用過程需由醫師加強觀察,有必要由醫師開立處方,再由藥事人員確認無誤後,調配之藥,稱處方藥。
將藥品分級,是一個世界潮流,就如同轉診制度的精神 ----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處方藥是用來治療需要醫師診斷,也需要醫師持續觀察治療過程的病,而成藥是用來治療可以自我判斷、自我處理的小問題。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浪費醫療資源,讓醫院的專業人員能夠花更足夠的時間去照顧更病重的人。同時,也減少保險費用的浪費。
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的作用通常不只一種,除了針對病情所產生的療效外,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的影響,稱之為藥物的不良反應,或者是副作用。事實上,無法期望有任何藥物只有療效而無任何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同時愈古老的藥物,被證實的副作用愈多,反而是一個安全的藥物,例如阿斯匹靈,如果詳讀它的藥品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可發現它含有許多副作用如蕁麻疹、氣喘等過敏作用,而且長期服用的話,可能會引起骨黏膜出血或潰瘍等,但只要避免副作用產生的可能性,如會過敏的或胃潰瘍的患者不要服用,則阿斯匹靈仍不失為一個安全的解熱鎮痛劑。
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還包括藥物與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藥物與食物間也可能互相影響。
「年齡」也可能是一個因素,以嬰兒而言,酵素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而大部分的藥物都由肝臟酵素代謝,因此可能造成傷害。「體重」可能也是影響因素。有些抗生素的毒性較大,而它的給藥方式是以人體重量為依據。「懷孕」也是重要考慮點,有的藥物可能會通過胎盤而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畸型或其他傷害。
如何發揮藥物的治療功效,降低避免不良的副作用,您可以多請教醫師或專業的健保藥局藥事人員,他們會詳細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