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要活就要動: 每天運動15分鐘 多活3年

 

久坐可能比抽菸還可怕

「久坐」係指採坐姿連續30分鐘以上
久坐的健康危害: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骨骼的傷害與肌肉的退化,血液循環不佳,思考遲鈍及心理層面等問題。
要活就要動,運動好難? 首先先從增加身體活動開始!

※ 身體活動 ( Physical activity ) :任何經由需要消耗能量的骨骼肌肉所引發的身體運動,包括:工作、遊戲、操持家務、旅行及休閒娛樂時所執行的活動。
※ 運動 ( Exercise ) :一種透過有計畫性、架構性、重複性與目的性的身體活動,其目的在求達到改善,或是維持一個、甚至數個體適能要素。 
小提醒:運動(exercise)只是身體活動的一種形式

 一生追夢之路,健康最挺你

沒時間運動嗎?
教你一個小撇步
待會就爬2層樓梯吧!
你知道嗎?
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多活3年
享受運動時,心兒砰砰跳的感覺,超棒的!

運動就要心兒砰砰跳

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64歲成年人身體活動量為每週至少5天,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且每週累積達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有助降低憂鬱風險及骨骼肌退化
運動時心跳率應達 (220-年齡)X60%,例如30歲的小明,運動時心跳率應達(220-30)X60%=114 次/分

學生時期的體適能,我現在還需要嗎?

受用一生的健康體能有「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身體組成(身體脂肪百分比)」

※心肺耐力好,輕鬆面對生活事物:

1. 運動方式有健走(跑)、登階、騎腳踏車、跳繩、水中走路等,
2. 運動強度應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
問:我想了解我的心肺耐力,怎麼測?
答:800及1600公尺跑走或登階測驗,正常範圍參考值:請搜尋國民健康署健康體能的評量

※我需要肌力與肌耐力嗎? 總是下背痛的你趕快看過來

1. 肌力及肌耐力不足,容易肌肉疲勞及易跌倒。
2. 肌肉適能活動有阻力訓練與重量訓練,例如伏地挺身、彈力帶,或使用啞鈴、槓鈴運動。
問:肌力與肌耐力怎麼測?
答:伏地挺身或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正常範圍參考值:請搜尋國民健康署健康體能的評量

※壯碩如我,我不用柔軟度訓練!?

  1. 柔軟度可以讓運動時的動作更順暢,也較不易產生運動傷害。
  2. 運動類型運動暖身操或伸展運動、毛巾操、瑜珈、皮拉提斯等。
  3. 建議柔軟度運動時間為每次肌肉伸展20至30秒。

資料來源:PARCT身體活動資源整合中心

嘉義市國民運動中心 官方臉書

每日建議食物份量都看不懂? 我的餐盤拯救你

食物吃進去不是都一樣,為什麼分六大類?

食物吃進去其實很不一樣,每類食物都有各自主要養分讓我們吸收,所以偏食的你,至少要每類均衡攝取喔!

問:請問食物六大類是哪些?
答:依據107年3月份國民健康署最新修正版本為「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修正重點包含

  1. 「全穀根莖類」用詞修正為「全榖雜糧類」:
    改用「雜糧」的名稱取代「根莖」,讓民眾對於「全榖雜糧類」能有更廣泛的認知,全榖雜糧類除了民眾熟悉的穀類,如稻米、大麥、玉米等,還包括根莖類的薯類,食用其種子的豆類和食用其果實的富含澱粉食物,如紅豆、綠豆、皇帝豆、栗子、菱角等。
  2. 調整「蛋」在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由「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
    蛋白質食物類的選擇時,為避免同時吃入不利健康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選擇這類食物應有其優先順序,近年研究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具關聯性,加上蛋所含的營養豐富,故建議選擇的優先順序修正為「豆魚蛋肉類」。
  3. 不再強調乳品需選用低脂或脫脂為佳的說法,將「低脂乳品類」名稱改成「乳品類」:
    過去低脂乳品被認為有減少脂肪攝取之好處,但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並不會因為攝取全脂乳品,而提升慢性病風險或造成體重增加。全脂與低脂乳品好處相同,建議每日攝取1.5-2杯乳品類,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